随着各大环保上市公司2023年上半年“成绩单”陆续披露,有人认为“市场回暖,业绩回升”,也有人认为“剃刀边缘,危机重重”。不过环保市场本就是悲喜参半,冰火两重天,从不同角度望过去,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但是不论行情怎么变,总有一些企业似乎一直特别能赚钱。比如大家熟悉的老大哥北控水务,2021年营收超200亿、2022年营收超200亿、2023年上半年营收超100亿……这一系列数字都反映了北控水务的赚钱能力。
近日,北控水务公布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主营业务收入约137.3亿港币,同比增加28.9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约15.6亿港币,同比增加124.28%。
在如今环保行业的大环境下,能在现金流健康的情况下,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情况已经算是环保企业中的明星公司了。毕竟另一位老大哥光大环境上半年营业收入约港币162.97亿元,同比下降2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7.85亿港元,同比也减少了0.93%。那么为什么北控水务能赚的这么好?
其实在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中就给出了答案,主要是因为BOT水务项目建造服务之营业收入贡献增加以及自去年下半年起将北控城市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综合入账导致营收和净利润增加。
当然抛开常规的运营手段之外,北控水务值得注意的就是“向新而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环境产业从最早期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到后来的基础公共服务阶段,再到现在高质量的价值服务阶段,环境产业结构在这期间产生了重构,跑道逐步发生分化。因此,北控水务面向客户打造多维立体产品线。以技术+产品模式,从技术产品规划、开发、实践到实现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综合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产品+服务的发展模式,在技术产品化、项目产品化、服务产品化等方向加强开发进程。构建“1+4+4”业务协同发展新格局,深度聚焦污水主业,并行推进供水水司、厂网一体化管网、再生水、污泥业务,同时关注环卫、装备、工业水、新固废四大新赛道业务发展,形成业务组合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北控水务通过打破边界、重塑融合、创新互联破局,在集团生态战略的指引下,携手构建具有超强活力的,具有共生、互生、再生特点的泛中心化水务环境命运共同体。通过与多家地方政府、环保企业牵手合作,构建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通过与多家制造业领军企业跨界联手,在结构技术研发、技术产品推广等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当然,北控水务有今天的成绩也不是全靠创新,而是积极应对“老大难”的应收账款问题。
环保行业的一个老大难就是应收账款问题。应收账款拖欠在整个产业链条上传递,上游欠下游、总包欠分包,环保行业成了账款拖欠的“重灾区”。而应收账款背后是支付模式的问题,资金要么依赖企业的自有资金,要么依赖政府的财政能力,一旦遇到经济形势不好,地方财政吃紧的情况就会对企业现金流造成重大影响。
据统计,2022年210家涉环保业务上市公司中,有147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较上年有所增长,占比约为70%。在这147家应收账款增长的上市公司中,有90家上市公司的营收出现了同比上涨,占比超61%,但营收增幅超过应收账款增幅的上市公司只有21家,占比仅为14.3%。由此可见,环保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现状确实相当不健康。北控水务应收账款主要来自为综合治理项目提供建造服务、建造-拥有-经营方式之供水服务、技术及咨询服务、城市资源服务以及设备销售。因此北控水务采取赉账方式与其客户进行买卖,而各客户均有信贷额上限。授予客户之信贷期一般为一至三个月,只有综合治理项目建造服务之客 (其结欠本集团之款项将于一年至二十五年期间按多次指定分期清偿)除外。同时致力对其尚未偿还应收账款保持严格控制,并设立信贷控制部以尽量减低信贷风险。另外,除了建造服务涉及之若干应付账款尚未到期付款,将按相关项目验收进度清偿外,其他款项一般按60日期限支付。由此可见,虽然是老大哥在应收账款这块硬骨头面前,也需要绞尽脑汁想法子应对。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不仅需要应收账款问题,本质上还是要夯实基本功。从不断的开展的环保督查,不断出台的环境治理标准,到国家不断提到环保,足以看出环保行业已经不是以前粗放式发展,而是通过优胜劣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当然对于企业来说,专业不仅仅指技术的专业,同时也是服务的专业。如果你以前是专攻水处理,那在双碳的大背景下,你要做的不仅仅是保证达标,还需要思考如何节能降耗。如果你以前是做污泥处理,那么在资源化的大背景下,你要做的不仅仅是打通污泥处理最后一公里,还需要思考如何实现污泥资源化。随着“专业”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要求就变成了要真正的解决问题,服务出效果。这个时候就要求企业能匹配专业的人才和技术,这也是近两年从很多企业的年报中看到加大研发投入的原因。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要做的不仅仅是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在变化的市场中不断升级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