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中盐集团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在金坛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将打造盐穴储氢创新范式,有望在全球氢能存储领域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是推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力量。截至2024年底,我国氢气年产能已突破5000万吨,年产量达3650万吨,两项数据均稳居世界第一。然而,在大规模、长周期储氢技术领域,我们仍面临“卡脖子”挑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基于地质条件的大规模储氢关键技术及试验验证”项目由中盐集团和清华大学合作,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首钢集团、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开展,聚焦大规模储氢面临的安全性、高效性、经济性等核心问题,设置五大专项子课题,围绕地质评价、新型材料开发、洞室结构设计、循环安全调控、工程示范验证等方面开展全链条技术攻关,将填补我国氢能地质存储的技术空白。
此次开工的“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由中盐集团承担,规划新建2组盐穴,形成2口注采氢井和2口注排卤井,作为大规模地质储氢试验验证的工程载体,开展循环储释氢性能试验。项目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盐穴储氢全套技术体系,为盐穴储氢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践奠定坚实基础,最终促成盐穴储氢的规模化产业应用。
储氢作为关键环节,一直是制约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盐穴因具有体积大、密闭性好、稳定性高等突出特点,普遍被视为解决氢能存储难题的优质技术路径。金坛盐矿资源丰富,盐穴空间广阔,地质构造稳定,为丰富盐穴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展大规模储氢关键技术及试验验证,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和得天独厚的条件。金坛与中盐集团、清华大学合作由来已久,项目现场对面的空气压缩储能国家示范项目,便是校地双方深化合作的成功典范。如今,又一个国家科技研发项目在此布局,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
盐穴资源综合利用不仅是传统盐业焕新的典范,也将在国家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科技创新与跨领域协作,盐穴储氢产业有望在国家能源战略和“双碳”目标下释放出更加强大的市场潜力。 |